时间是以缓慢加速的形式陪伴我们的,人们总会感觉时间越来越快。
按照身份证上的11月14日来说,我已经24岁了。按照72岁的平均人生来说,我也已经度过了三分之一。我需要记录一下我的人生,不然以后也许都无法记忆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因为我已经忘记了太多太多东西了。
整体来说,我可以把目前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上学时期、打工时期、搬砖时期。
上学时期
我在学校的时期比大多数人都短,因为我是高中肄业。
幼儿园是在村里的老师自己家开的,我初中之后又遇到了她,她那时候已经是初中老师了。幼儿园的记忆很模糊了,学习的过程已经忘记了,只记得玩滑梯什么的,还有拍毕业照什么的,虽然现在好像已经找不到了。
小学也是村里的小学,居然比幼儿园还离得我家更近。小学的记忆比较模糊,现在还记得上数学课用计算器、打扫操场的时候扫叶子等等。小学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上电脑课,我感受计算机的魅力,这对我以后的道路影响深刻。在那时候,我应该已经确定了,未来肯定是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只是后面非常波折。小学对我最不好的影响就是对英语的态度,西北农村都不注重英语,我自己和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学校都不注重。这对我影响非常大,态度会影响很多东西,现在虽然想要学习英语,但还是力不从心,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程度。
初中是镇上的学校,不过好歹也离得比较近。目前影响比较深的就是早上5:30去烧炉子,因为学校每天晚上都不管的,所以每天早上会有一个人负责这块。学校是没有空调的,都是用的炉子,小学时一般会需要家长帮忙做,上了初中就是自己去完成了。初中的玩法就多了起来,课间一般会在操场玩,放学之后则是网吧。时代造就不同的青春,现在的孩子去网吧的应该比较少了,多半是手机。
高中则非常远了,骑自行车需要半小时左右。镇上最好的高中没有考上,去了稍微差一点的。毕竟那时候没有怎么努力,而且不是很懂学习的价值,毕竟学习或许只是为了考试。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晚上下了晚自习之后,几个人一起骑自行车回家。高中晚自习到10点才能结束,但路上车还是很多,所以我们就约一起回去。
从初中开始就有的迷茫,等到了高中终于爆发了。多种因素导致的迷茫,让我选择了离开学校。每个选择终究有好有坏,对我来说到并不是多么难受。不过学历的问题和英语一样,直到现在仍然困扰着我。
打工时期
打工时期的记忆还好,不过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值得说的。
刚离开学校之后,什么都不会,就先去什么酒店当保安。在发了工资之后,买了我的第一个手机,是一个翻盖手机,现在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之后就去了广州,虽然呆了大半年,但是我仍然记不起广州是什么样子的。在那边是在工厂打工,休息了就去附近的网吧玩,并不会去城里什么的。在那个时候我是玩的DNF并不知道LOL什么的。在那里我买到了第一个Android手机,第一次知道了刷机,这或许也是缘分吧。(在多年后,我成为了一个Android程序员。)
在广州干了一段时间后就回家了,唯一在广州带来的东西就是一台电脑主机。然后就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玩一些GalGame什么的。之后则在小镇的网吧当了一段时间的网管,那会还是非常喜欢玩游戏的,各种玩游戏。回家之后第一次认识到了LOL,然后也开始玩,不过直到现在依然玩的很烂。在网吧做网管的时候就各种玩,又一次在U盘里装了BT5(现在则是Kali),然后发动了ARP攻击,结果全网吧都掉线了,233。
干了一段时间之后,正好市里面有个电子厂招工,只需要初中学历。所以我就过去了,之后成为了一名机器操作员。那个工厂主要是做芯片的封装,一般光刻或者蚀刻之后就是晶圆片,上面有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芯片。需要先进行切割,之后粘在铜做的框架之上,然后用金丝将芯片上的触点和框架的触角连接起来,然后用黑色的塑料什么将芯片覆盖,就形成了一般主板上的黑色塑料包装的芯片。在那我了解了黑色芯片里面居然只有小小的一点点,什么DIP封装什么的。在工厂工作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则是阿里云,那时候一直喜欢电脑和了解一些Linux的东西,所以花了半个月工资,开了我的第一台云服务器,就是阿里云。毕竟那时候好像不会翻墙,阿里云的广告也打的比较好,而且国内只有阿里云在做云服务器,所以我就买了阿里云。一直到现在还在用,算是忠实用户了吧。使用服务器之后学会了一些Linux的操作和搭建博客什么的,算是入门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之后就是离开工厂了,虽然工厂上班也还好,工资也还不错。不过,在那里面我压力比较大,而且感觉没有前途,所以我就离开了。之后我想到去西安打工,就骑着我买的美利达从甘肃天水到了陕西西安。现在想想那个旅程即疯狂又难忘,虽然计划是在路上有机会就住店休息一晚的,结果在路上好几次想停都没有停下来。结果就连续骑了20多个小时,一口气骑到了西安。从天水到宝鸡的路程全是山路,非常危险,幸好在傍晚到达宝鸡了。之后从宝鸡到西安一路平地,不过当时我没有带灯。晚上有些国道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我根本看不到我的手和我的前轮,以及我前方的路。我只能看着行道树在天空谈谈的影子,然后往前骑。恐惧是有的,悲伤也是有的,偶尔想到摔倒之后或许就离开这个世界了。不过幸好我还是怕死的,一路小心翼翼,没出什么问题。在西安找工作的时候就有点悲伤了,虽然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但是我所能找到的工作比我在天水的还少。而且因为去网吧上网结果自行车被偷走了,然后我就灰溜溜的回家了。
回家之后,我就随便找了个安装工的工作。类似电工,做一些室内灯的安装。我发现初中学的电学排上用场了,感觉不错。一边工作一边迷茫,不是很喜欢这种工作。然后一边学习网易云课堂上的视频,网易云当时出的计算机体系课程对我帮助非常大,现在也有时候会需要看看。然后非常渴望入行,成为程序员,改变世界。
然后我就发现可以通过培训入行,毕竟自学是比较麻烦,而且不太好和家里人说,不出去工作的话不太好。所以我就去培训,然后说出来之后包就业,这样家里人就同意我去了。当时需要学费,我就找亲戚借,当时想的是借不到的话就算借高利贷也得去。幸运的是届到了~
搬砖时期
我是在西安培训的安卓,因为离家比较近,而且由于是第一次开班,所以比较便宜。在培训班最大的收获还是让我再一次熟悉了学习,比较之前一直在打工,从来没有专门去学习过。同学们都是非常努力地在学习,相比上学来说,混的比较少。毕业之后就去了北京,毕竟当时的愿望是改变世界。
第一次找工作则是比较麻烦的,毕竟什么都不懂,当时我连社保是什么也不知道。不过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工作。然后就是疯狂的工作,毕竟没有进行过实战,虽然有信心完成大部分功能,但毕竟没有工作经验。在那我遇到了第一个编程界的导师,现在也偶尔会有联系。不过毕竟是创业公司,而且又做的音乐相关的,发展不太乐观。而且直到现在,音乐软件行业也很难壮大。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被百度音乐收购了。因为我那段时间的成长,幸运地通过了一些考验,成为了太合音乐的一员。
太合音乐则是我成长最大的一个公司,当时的团队则是我目前遇到的建制最完整,综合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队。在那边,我学到了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流程和制度,以及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才有的知识。我则是负责了《百度音乐人》Android客户端的开发,让我的技术更进了一步。不过毕竟音乐大环境不好,大家对音乐的付费也不是很多,之后就暂时搁置了,我们也都各自出来找工作了。出来之后有回去百度的,也有去新一线TMD的,我则是因为学历问题比较尴尬,则把目标锁定在了新领域的初创公司。
周同科技是我从太合出来之后去的公司,它主要是做AI视频相关。当时进入之后,新的团队刚刚成立,主要是做C端的短视频应用,通过这个我也学到了视频相关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公司主要感觉是年轻、活力,公司大多90后,也有几个80后。公司在AI视频处理发展不错,但主要业务还是B端,C端因为抖音、快手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之后公司发展全部转向B端,C端业务裁撤,我也就离开了。这也是我所待的最短的时间最短的一个公司,大概三个多月,刚刚转正。
博晨技术则是我现在待的公司,是一家区块链公司。区块链一直很火,也一直很扭曲。虽然比不上AI能彻底变革人类社会,但对大家的影响也是比较大。主要还是共识,针对人类价值的共识。公司也一直被币圈的大新闻所波及,一直非常动荡。不过,对我来说到无所谓。穷人是没有资格踏入币圈的(笑)。
目前我刚刚从纯Android转为移动端开发,感觉还是压力比较大。不过我个人的目标是先成为大前端工程师,之后成为全栈工程师,这是预想的道路。慢慢前行~
展望未来
之前曾经决定好的事情,有些已经实现了,有些则还没有。不过,就目前的结果来说,好像还不太坏。踏入编程界三年,算是有点入门了,同样也有点迷茫。世界总是在变化,想要站在浪潮之巅,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和努力,也要放弃一些东西,对我来说,哪个位置才是我觉得不错的平衡点呢?
前方的道路,至少有一段是明确的,先成为大前端工程师,之后再考虑其他的。虽然我作为程序员还算凑合,能完成必要的工作。但这还不够,我所缺少的算法和基础的东西,一直萦绕在我的身旁,是我必须要学会的东西。同样,英语和数学这些通用知识,也是我必须掌握的。
我的学习,一直在继续,语(编程,和计算机沟通)、 数(数学,算法相关,逻辑相关)、 外(英语,编程之外的一些东西),仍然是我需要继续学习的东西。·继续前进,在步向死亡的单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