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年终总结

2022 年是变化非常多的一年,很多事情不断发生……

我自身也在今年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或许是我逐渐变得成熟,或许是更现实主义?

今年整体的情况是稳定压倒一切,甚至变得有些迟钝。或许是我变老了,很多时候记忆力完全不行了,很多事情无法被想起来,导致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有些使不上力~

很多事情变为了历史,我肯定也是历史的一部分。疫情几乎影响了所有人,它平等地给予人类恐惧、痛苦、创伤。当然,在这背后也有不平等:有人因为疫情失业、破产,甚至失去生命;也有人发财、暴富,获得本不该获得的东西;

或许是我眼界太狭隘了,除了工位和租的房子,看不到什么其他东西,也没有出过国。

历史会平等的赋予每个人使命,但是如何去完成独属于自己的使命,却非常不平等地有无数种道路

我觉得我仍然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021年年终总结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又一年的我的生命已经消逝……

今年伊始,我又回到了故地北京。总的算来,在家乡呆了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了解了一些技术以外的事物,也考了一本目前仍未过实习期的汽车驾照。目前,我的摩托车驾照仍然好用,之后有机会的话仍然会在帝都继续成为一名骑士。在家乡休息的这段时间,发现了自身的大量不足之处,还有我对北京的技术工作的迷恋,之后就决定再次回到北京工作。

在北京,我在一家创业公司找到了一个“全栈工程师”的职位,之后便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

工作总是充满挑战与迷茫,不过好在公司一直发展的不错。我则是一直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状态,个人成长则陷入困境。

主要矛盾是我自身发展方向与公司业务之间的不是很匹配的问题。虽说我的职位是全栈,但主要工作仍然是后端。后端作为业务核心逻辑的主要决定方面,要求的工作能力都比较高。我个人则在编程思想、框架熟练度、生态熟练度、代码设计和团队协作方面都有一些不足。在我来公司之前,核心的业务流程基本完成,商业模式至今仍不明确,我则主要负责性能优化及写接口、修BUG等一些工作。接口与BUG压力倒是不大,但性能优化则比较麻烦,我对这方面的把控还不够熟悉,后续要逐步提高。

主要方面是我个人的发展方向还不明确的问题。在跳出安卓领域之后,很多领域我都稍微了解了一下,有很多方向我都有兴趣。但是,人是有极限的,不论是精力,或是时间,以及其他的元素。而且不止是技术,在去年休息的过程中,发现的我技术之外的很多方面的不足,我也很有必要去补足。这些因素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混沌的状态,我无法明确地决定好,下一步该做什么,这令我比较烦恼。

当然,不论什么矛盾,用对合适的方法,总能化解。新的一年,便是变革的开始……

考驾照之旅

时间与空间,是束缚人类的本质原因。时间暂且不论,对于空间来说,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很多与之对抗的方式。

汽车和自行车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驾照

自行车是最有效能的简单移动方式,对于单个人来说,移动起来非常轻松和快捷。但对于大量物品则无能为力,毕竟人力是有极限的。汽车或者说机动车则具备大量优点,和一些微不足道的缺点。

为了使汽车交通系统变得可控和稳定一些,大多数国家都出台了一些管控规则,不过都大同小异。通过一定的驾驶能力测试,拿到可以证明的物品,之后按照一定规则就可驾驶属于自己的车辆了。

漫长的持久战

我是在2018年8月30日拿到我的摩托车驾照的。因为之前在北京工作,北京只有摩托车比较方便一点,所以就考取了摩托车驾照。

在2019年下半年,我回到了家乡。想着休息一段时间,先考个驾照看看。结果没想到考驾照的过程有点长,导致我今天才刚刚拿到驾照。满打满算,刚好一年,算是一个比较长的考试周期了。当然,这次的疫情也有很大的影响。

这一年的时间,学习了很多东西,也经历了很多。不过,最终驾照还是到手了。

费用

虽然我所在的城市(甘肃天水)是一个小城市,但是感觉这边像类似考驾照等的花费甚至比大城市要高。

增驾 B2 报名费 9500 元;12123 考试费 375 元;科目二场地费(300/小时),我一共考了两次,练车共计 6 小时 1800 元;科目三场地费 (160/次),我一共考了一次,但练车 4 次 640 元;

以上共计 12315 元,再加上车费、餐饮费、住宿费等等,共计花费 13000 左右。

不知道我是不是亏了,听说在其他城市只需要一半的费用就能搞定了,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QAQ。

驾校

驾校我找了个离得比较近的,但没想到选的不太好。当然,也或许是我们这城市基本都是这样。

科目二没有场地,只有倒库和侧方停车可以练习,导致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考试中心练习项目和熟悉场地。而且本市的考试中心由于搬迁,导致暂时没有科目二的考试场。因此,我们都是去甘肃定西考试,路费和住宿费就又上去了。

科目三驾校练习的时候是找了一段没有车的路去练习一些加减挡的操作。本市考试中心有科目三的场地,但因为要上路,练习和考试的时候都有安全员陪同,因此价格也比较高。不过幸好是我第一次考试第二次机会考过了,下车以后签字都不行了,手一直在抖。

科目一和科目四没什么好说的,多学习学习就行了。

总的来说,驾校和城市的基础设施都不足。导致了我们毕业时间非常长,花费也很高。

总结

本来我想报 B2 挑战一下自己,没想到居然这么难。

B2 与 C1 的考试真的差别很大,小车科目二只有 5 个项目,而大车整整 16 个,容错率非常低。小车科目三夜考只有灯光模拟,而大车要考两遍,一次白天一次夜晚。科目三小车距离大概 5 公里左右,而大车 12 公里左右。而且考两次,也就是 24 公里路程。

容错率差距非常大。当然,我也可以理解。毕竟大车司机一般开的都是巨无霸,要是操作不好会出非常大的事故,必须使用严格的措施。而小车质量毕竟轻,考试人数多,拥有量也在极速增加,不能使用太严格的措施。

除了个人技术的因素,还有好多其他的不可控因素影响我的学习。比如驾校的场地限制,城市的考场限制。还有这次的疫情,我虽然在2019年8月报名,并通过了科目一。但是真正的练车和开始考试科目二是在6月份左右开始的,驾校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一直放假,我个人也不太想出去。

最后,挑战一件自己应该能够完成的事情并成功,是一次不错的经历。

强烈建议国家给每个人发一台电脑

简述

电脑或者说计算终端,未来会像电、网、水、汽车一样,成为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国家应该统一提供标准化的工具,让我们能够更加迅速和高效地完成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一台电脑?

电脑作为信息化时代最具生产力的工具,比手机、平板则有用的多。当我们新基建不断建设,全民步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进行数据化升级之后——需要升级生产力的人们只会越来越多,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们需要学习和使用电脑这个工具。

给每个人配置电脑有必要作为国家战略吗?

电脑已经是人民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了,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一台电脑是比较奢侈的事情。并不是因为电脑太贵,而是大多数人目前只有很少的需求使用电脑。比如一个月或许只使用一两次,但要花几千元去购买。对于一个不经常使用的工具,的确是奢侈的选择。

电脑对个人来说,不只是性价比太低,而且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具。崩溃、死机、软件安装、数据丢失、黑客攻击等等问题,对普通人来说也很麻烦。人们只想正常地使用需要使用的软件,而不必在意其他东西。

国家应该解决这些基础的问题,类似电力行业或者网络通信等行业一样,提供一个统一的平台让大家使用。如果电力和网络能够成为服务,那么我相信计算和电脑也能成为服务。

如何低投入高回报地给人民配置电脑

由于电脑不论是硬件和软件,更新速度都比较快,每个人对电脑的性能和用途都不同。因此,给每个人配置当前可以正常使用电脑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我们综合基建与新基建,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法。

新建大型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中运行云电脑。在行政村级别建立接入点,配置多功能终端。按照身份证为人们分配账户,可用身份证在终端机接入专属于自己的云电脑。对于不善于使用和未使用过电脑的人,由接入点工作人员辅助和培训。

配置“人民电脑”需要付出的代价

需要建立大型数据中心,需要至少在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人民信息中心,每个信息中心至少需要一位常驻工作人员。

行政村按 70 万计算,信息中心按 500 万一个计算,大概 3.5 万亿,四舍五入就是4万亿。每个信息中心人员成本按 1 万/月计算,每年人员成本大致为 840 亿,加上其它杂费,大概为 1000 亿。

除了第一次建设时比较费钱,后续维护更新则比较正常。而且并不是必须是这样的配置,村级别可以缩小规模,甚至不建立信息中心,直接使用普通电脑作为终端连接云电脑。也可以分批次建立,分规模进行建立工作,具体实施可以有多种方式。

“人民电脑”应该具有的功能

一般来说,所有云电脑的优点都会具有。一些云电脑的缺点,比如需要使用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可以通过信息中心的专用终端来解决。

便捷:随时随地接入云电脑,可以在全国任何地方使用自己的电脑,打开的软件和数据都不会变。

账户:一个人一个账户。可以有多个系统,比如一个 Windows 系统,一个国产操作系统。所有软件使用系统账户统一登陆,这样使用很多软件就不需要登陆,主要是针对政务办事使用,所有使用身份证认证的系统都可以,比如社保、纳税、房产、车辆违章等等服务,都可以不用登陆。可授权他人某些权限,比如一个年轻人可以帮父亲、母亲去办事情,授权可以限定有效期和授权范围等等。

系统:系统只读,这样普通人使用起来就不会破坏一些文件导致系统出问题。随时更新,由于是在云端,则可以随时更新和回退系统,这样就可以不断迭代升级,使整个信息系统越来越好。

软件:建立统一的软件中心。政府服务软件,比如:社保、医保、个人税务、本地政策等等,可以直接内置自动安装,这样人们需要使用的时候直接打开即可。所有软件通过系统授权,直接使用统一的个人账户,不需要单独登陆。商业公司也可以将经过审核的应用发布到软件中心,让用户按需安装使用。

“人民电脑”会成为新基建的重要平台之一

中国一直以来拥有最大的市场,最多的高素质劳动力,最好学的人民。当所有人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属于自己的生产力工具,那将会是一个变革。

国产操作系统:一直以来,国产操作系统都是我国的短板。主要是没有后发优势与市场,但是当每个人都有电脑,都安装国产操作系统的时候,将会是国产操作系统飞跃的时候。

行业软件:虽然我国互联网发展较快,但某些行业软件一直是短板,最大的原因还是市场。但如果有全中国的朋友帮忙使用,帮忙提出建议,相信不论是什么软件,都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政务信息化:虽然目前政务信息化一直在发展,但仍然有发展不均衡,研发能力不同的问题。如果将通用的服务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效率会提高很多,问题也会减少很多。各个地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研发和使用一些特定需求的软件。

“人民信息中心”会成为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优质平台

信息中心能够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按照信息中心的人员配置,可以大致算出需要的大学生人数为:70万乘以每个信息中心平均人数。

信息中心能够助力各项政策实施,比如:精准扶贫,电商带货等等。

大学生也能够用自己学到的电脑技术,帮助不会使用电脑的人学习使用电脑。大学生可以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能和高科技农业工具带给所有需要的农民。将发达地区的教育、医疗通过信息中心这个平台,带给不懂操作手机和电脑人群。可以依托信息中心,经常组织村民观看和学习一些讲座、教学视频等等。

让所有人都能享受新基建带来的美好生活。

“人民信息中心”将会助力生产力进步

信息中心将是传播新基建的桥头堡,有利于推动数字产业化、5G网络和应用、数据中心等新基建的普及。

信息中心有助于现有的产业进行改造和升级,帮助各行各业拥抱互联网,帮助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数据化升级。

信息中心有助于推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和应用。

“人民信息中心”将会成为“信息化工业革命”的“政委”

在目前逆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不断遭遇非热战的各种战争形式:贸易战、金融战、科技战、生物战、文化战、网络战、太空战等等各种冷战模式。可以确定的是,冷战已经开始,不知何时结束。

在这种形式下,生产力必须尽快升级,缓解低端生产力过剩问题。这就必须依靠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帮助只受过或没受过义务教育的人民来尽快学会新的生产方式,去迎接不断严峻的挑战。

只有全民学习,才能全民强国。

拥有知识的人们,应该帮助所有人迈向更美好的生活,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

码草履虫小博的前言

码草履虫小博二十岁时,离开他的家乡和他家乡的山,到城里去。他在那里苦享他的代码和孤独,四年不倦。可是最后,他的心情变了,—— 某日凌晨,他跟电脑一同到家,开始网上冲浪,对它如是说道:

” 你伟大的网络啊!你如果没有你所联系的人们,你有何意义可言哩!

四年来,你向我的主机这里链接:如果没有我,没有我的机和我的码,你会对你的包和链路感到厌倦吧。

可是,我们每天早晨恭候你,接受你的充沛的包,并为此向你感恩。

瞧!我对我的进程感到厌腻,就像蜜蜂采集了过多的蜜,我需要有人中断和申请管道。

我愿意赠送和分发,直到世人中的智者再度乐其愚,穷者再度乐其富。

因此我必须回乡,深入人世:如同你每日所行的,走下到城的外边,还把你的逻辑带往那下面的世界,你这极度海量的知识啊!

我必须,像你一样,出域,正如我要回乡见他们的那些世人所称为的离线。

就让我祝福吧,你这历史的进程,即使消灭最多的贫困,你也不会中断。

祝福这个快要漫出来的杯子吧,让杯子里的水变为五彩斑斓的黑液,把反映你的自由的爱送往各处!

瞧!这个杯子想要再成为圣杯,码草履虫小博想要再成为死宅。”

—— 于是码草履虫小博开始回乡(创业)。

归途

最近回到甘肃天水了,一共三天两夜,通过骑摩托回到家的。一共1500公里左右,没有走高速,路途中普通公路的收费站也没有针对摩托车进行收费。我也没有住店,都是露营,一路上倒也花费不大。

第一天是从北京到山西。第二天从山西到了西安。第三天则是回到家了。

北京的道路非常平坦,我从五元桥上五环,一路走到南五环之后上了107国道。按理说摩托是不能上环路的,但零星也有一些赶路的人骑摩托上去,交警倒是并没有在意我。最近摩托车管控其实比较松了,大家都认识到了一些事情。交通事故是一个概率上的事情,就算禁止了摩托车,也不能完全减少交通事故。而且近些年摩托骑手素质普遍增高,以及电动车的盛行,禁摩政策我到说不上是好是坏。单人使用汽车出行以及随地乱停,或者说是汽车太多无法正常停放,则是交通系统的最大问题。就算是多么大的道路,一个小事故就能导致整条道路拥堵,人们之间信息共享以及协作问题总是有上限的,毕竟人类是有极限的。对于这块,我倒是寄希望于自动驾驶以及路网管控,希望互联网在未来能够使交通系统更加迅速和高效。

路途中我在等红绿灯的时候,有东西掉下车了,幸好后面司机有提醒我,在此感谢一下。路途中偶遇雷阵雨,幸好我带了分体式雨衣,穿过之后到无大碍。

白天骑行比较轻松,入夜之后就有点麻烦了。夜里摩托的灯并不是很亮,我个人视力也不是很好,骑起来不敢太快。不过,一路上倒是有很多大车,我就跟在他们后面,保证安全。大车们都是老司机,夜晚国道的山路,也能开个70/80。不知是刹车不灵,还是比较赶时间。偶尔我也会在两辆大车中间,那时我会感觉压力山大,会不会变成百度CEO呢(李彦宏,Robin,肉饼),顿时感觉走上了人生巅峰。夜骑最麻烦的还是对向过来的车,有些则一直远光,对于大车来说,就算近光也非常耀眼。我那时就感觉尴尬,忍不住就开始摇摆,还是控制不住内心的恐惧。后来,索性放弃治疗了,拉下头盔上的太阳镜,倒不是那么耀眼了,之后只需要盯着前方大车的尾灯,拧油门就好。这或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吧~

一路上虽然是走的国道,但仍然需要穿越城市,我本想接近城市的时候寻找绕城的道路通过,后来懒得操作,就索性直接跟着导航走了。一路上穿过了保定/石家庄/太原/西安等城市,有些城市的道路建设比北京还好一点。北京大多两层,环线也比较方正,这些城市则有三层的高架。大一点的城市一般交通秩序会好很多,小一点的县城类的则是非常乱,大多数地方都是这样的规律。到了没有人的国道,交通反而异常的好了。

白天骑得腰酸背痛,晚上则必须要休息了,一般都会在11点多休息。第一天晚上在山西的国道边的一家酒店的停车场搭了帐篷休息的。据说刚刚下完冰雹,不过地面倒不是太湿。单人帐篷则是很久之前买的,只在公司学习搭帐篷的时候使用过,在野外还是第一次,不过不是很难。第二天晚上到了西安,比较暖和。因为行李在摩托车上拿起来比较麻烦,我不想再绑行李了,我就直接找了两个袋子垫了一下,直接在马路边睡了一晚上。个人感觉还不错,我想到了三和大神,其实直接睡并不是那么难受。天时地利人和,天气暖和、地势干燥平坦、人比较困之后,天为被、地为床也挺好的。

最后,使用摩托迁徙的旅途还是挺不错的,有机会还会再次尝试的。

转专业

最近,我做了两个艰难的决定。其中一个决定是离开北京,另一个则是转专业。

虽然对我来说,并没有明确意义上的专业,因为毕竟我并没有上大学。不过,作为一个自认为在家里蹲大学就读的学生来说,还是有必要明确一个专业的方向才行。毕竟,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学会所有的东西。

不知从何时开始,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 Computer Science 了。从很久以前开始,不断持续的冲锋。她包容着一切,带给我无与伦比的快感和安全感,常常能使我忘记时间。我喜欢她的价值、力量、财富以及改变世界的精神。不过,终究不是天才,我无法真正的了解她。或许是因为我曾抛下太多太多,她的智慧、思维以及美,我无从理解。

时空终究无情,历史进程不断延续,我渐渐地开始老去,她却更加地活力四射。我曾经所抛弃的,如今仍需捡起;我曾立志改变世界,如今仍在原地转圈;我曾不想做人,终究无可奈何。

曾经的梦想悉数完成,未来的我将去向何方?

过去的我不曾是我,未来的我也不会是我。我想,唯有 Philosophy 能给我答案。

自此之后,我将主修哲学,辅修计算机科学。我想成为热风,为人类带来去温暖。

2018 年终总结

转眼间8102年已经离我而去了,在这一年发生了太多事情。不论是关乎国家的大新闻,还是和我相关的一些事情都发生了好多好多,真切的让人感觉到又老了一岁。

先说工作相关的吧:今年先后加入过两家公司,一家是AI相关的公司、一家是区块链相关的公司,然后都离开了。离开的原因大致相同,都是客户端裁员,整个移动端都被裁掉了(客户端还是比较悲伤的)。对于小公司来说,移动客户端的代价还是太大,而且都牵扯不到核心。对于AI和区块链公司来说,移动端总是锦上添花,而且都是没有那么多用户的方向,所以对于用户接口这块,发展都不是太好。

当然,工作的过程还是挺好的,了解到很多之前没有了解过的东西,学到了很多。我目前对自己的定义还是大前端工程师,或许之后会向后端过渡,毕竟还是全栈适合我。新的一年需要增加iOS、前端以及大前端跨平台的能力。个人还是看好Flutter,毕竟Google一直是编程界的潮流引导者、开拓者。

在物质方面,到是实现了之前的好几个愿望,苹果全家桶、Mac上的应用、服务器等等。下面是一些列表:

  • MacBook Pro 2018 32GB
  • iPad Pro 2018
  • iWatch
  • HUAWEI Mate 20 Pro
  • 摩托车 (收的同事的二手的)
  • 网络设备机柜 (放一些路由器、打印机、硬盘盒等等)
  • Mac/iOS 应用等等

当然,一年之内买这么多东西,对我这个刚入行的菜鸟来说还是压力山大,负债疯狂增加。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对比去年直接翻倍。明年应该不会再买什么东西了,更多的需要在软实力方面进行增强。明年就是还债的一年了。

虽然买了好多设备,我之前的愿望也实现了很多,但都是一些物质上的东西。我更期盼的学习方面的进步则是非常缓慢。自考没过几门、自己的独立项目也没有做,英语、数学的学习也比较停滞,技术方面决定性的能力没有增加。只能说过去的一年在软实力的增强上没有达到预期。

2019 年对我来说注定是还债的一年,不论是经济上欠的债,还是学习上欠的债。之前的确有点得意忘形,或许对成长还是必要的,但是仍然带给我一些负面的阻碍。人类很容易在持续不断的增长中迷失自我,失去判断能力。我觉得不只是稀缺会形成管窥,过快的增长也会造成管窥,影响判断力。不论是对集体还是个人,稳定的判断力是正确前进的必须的条件。

我一直在和我的懒惰、自卑等等负面情绪做斗争,也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在自我与世界的抉择中做选择:抛弃与掠夺,我在通过不断地伤害着身边的人前进。我与大佬的区别就是,无法带给别人幸福,这是决定性的差距。但是我一直不知道如何弥补这些。得到和失去,会一直陪伴人类,但如何去认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对同样的事情,认知中的得失都不相同,这就是人类的多样性。负面认知模型一直萦绕在我的身旁,我已经无法明确判断开心和正常心情了,整体认知偏向负面。修身、修心是我明年需要重点去做的事情,认知自我、了解本我、触碰超我。

8102 年,是时代的奇点、历史的进程,也是属于我的,值得铭记的人生。在这一年我24岁,本命年。再见 2018 ……

1/3 的轮回

时间是以缓慢加速的形式陪伴我们的,人们总会感觉时间越来越快。

按照身份证上的11月14日来说,我已经24岁了。按照72岁的平均人生来说,我也已经度过了三分之一。我需要记录一下我的人生,不然以后也许都无法记忆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因为我已经忘记了太多太多东西了。

整体来说,我可以把目前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上学时期、打工时期、搬砖时期。

上学时期

我在学校的时期比大多数人都短,因为我是高中肄业。

幼儿园是在村里的老师自己家开的,我初中之后又遇到了她,她那时候已经是初中老师了。幼儿园的记忆很模糊了,学习的过程已经忘记了,只记得玩滑梯什么的,还有拍毕业照什么的,虽然现在好像已经找不到了。

小学也是村里的小学,居然比幼儿园还离得我家更近。小学的记忆比较模糊,现在还记得上数学课用计算器、打扫操场的时候扫叶子等等。小学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上电脑课,我感受计算机的魅力,这对我以后的道路影响深刻。在那时候,我应该已经确定了,未来肯定是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只是后面非常波折。小学对我最不好的影响就是对英语的态度,西北农村都不注重英语,我自己和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学校都不注重。这对我影响非常大,态度会影响很多东西,现在虽然想要学习英语,但还是力不从心,一直处在一个尴尬的程度。

初中是镇上的学校,不过好歹也离得比较近。目前影响比较深的就是早上5:30去烧炉子,因为学校每天晚上都不管的,所以每天早上会有一个人负责这块。学校是没有空调的,都是用的炉子,小学时一般会需要家长帮忙做,上了初中就是自己去完成了。初中的玩法就多了起来,课间一般会在操场玩,放学之后则是网吧。时代造就不同的青春,现在的孩子去网吧的应该比较少了,多半是手机。

高中则非常远了,骑自行车需要半小时左右。镇上最好的高中没有考上,去了稍微差一点的。毕竟那时候没有怎么努力,而且不是很懂学习的价值,毕竟学习或许只是为了考试。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晚上下了晚自习之后,几个人一起骑自行车回家。高中晚自习到10点才能结束,但路上车还是很多,所以我们就约一起回去。

从初中开始就有的迷茫,等到了高中终于爆发了。多种因素导致的迷茫,让我选择了离开学校。每个选择终究有好有坏,对我来说到并不是多么难受。不过学历的问题和英语一样,直到现在仍然困扰着我。

打工时期

打工时期的记忆还好,不过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值得说的。

刚离开学校之后,什么都不会,就先去什么酒店当保安。在发了工资之后,买了我的第一个手机,是一个翻盖手机,现在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之后就去了广州,虽然呆了大半年,但是我仍然记不起广州是什么样子的。在那边是在工厂打工,休息了就去附近的网吧玩,并不会去城里什么的。在那个时候我是玩的DNF并不知道LOL什么的。在那里我买到了第一个Android手机,第一次知道了刷机,这或许也是缘分吧。(在多年后,我成为了一个Android程序员。)

在广州干了一段时间后就回家了,唯一在广州带来的东西就是一台电脑主机。然后就在家里呆了一段时间,玩一些GalGame什么的。之后则在小镇的网吧当了一段时间的网管,那会还是非常喜欢玩游戏的,各种玩游戏。回家之后第一次认识到了LOL,然后也开始玩,不过直到现在依然玩的很烂。在网吧做网管的时候就各种玩,又一次在U盘里装了BT5(现在则是Kali),然后发动了ARP攻击,结果全网吧都掉线了,233。

干了一段时间之后,正好市里面有个电子厂招工,只需要初中学历。所以我就过去了,之后成为了一名机器操作员。那个工厂主要是做芯片的封装,一般光刻或者蚀刻之后就是晶圆片,上面有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芯片。需要先进行切割,之后粘在铜做的框架之上,然后用金丝将芯片上的触点和框架的触角连接起来,然后用黑色的塑料什么将芯片覆盖,就形成了一般主板上的黑色塑料包装的芯片。在那我了解了黑色芯片里面居然只有小小的一点点,什么DIP封装什么的。在工厂工作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则是阿里云,那时候一直喜欢电脑和了解一些Linux的东西,所以花了半个月工资,开了我的第一台云服务器,就是阿里云。毕竟那时候好像不会翻墙,阿里云的广告也打的比较好,而且国内只有阿里云在做云服务器,所以我就买了阿里云。一直到现在还在用,算是忠实用户了吧。使用服务器之后学会了一些Linux的操作和搭建博客什么的,算是入门了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之后就是离开工厂了,虽然工厂上班也还好,工资也还不错。不过,在那里面我压力比较大,而且感觉没有前途,所以我就离开了。之后我想到去西安打工,就骑着我买的美利达从甘肃天水到了陕西西安。现在想想那个旅程即疯狂又难忘,虽然计划是在路上有机会就住店休息一晚的,结果在路上好几次想停都没有停下来。结果就连续骑了20多个小时,一口气骑到了西安。从天水到宝鸡的路程全是山路,非常危险,幸好在傍晚到达宝鸡了。之后从宝鸡到西安一路平地,不过当时我没有带灯。晚上有些国道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我根本看不到我的手和我的前轮,以及我前方的路。我只能看着行道树在天空谈谈的影子,然后往前骑。恐惧是有的,悲伤也是有的,偶尔想到摔倒之后或许就离开这个世界了。不过幸好我还是怕死的,一路小心翼翼,没出什么问题。在西安找工作的时候就有点悲伤了,虽然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但是我所能找到的工作比我在天水的还少。而且因为去网吧上网结果自行车被偷走了,然后我就灰溜溜的回家了。

回家之后,我就随便找了个安装工的工作。类似电工,做一些室内灯的安装。我发现初中学的电学排上用场了,感觉不错。一边工作一边迷茫,不是很喜欢这种工作。然后一边学习网易云课堂上的视频,网易云当时出的计算机体系课程对我帮助非常大,现在也有时候会需要看看。然后非常渴望入行,成为程序员,改变世界。

然后我就发现可以通过培训入行,毕竟自学是比较麻烦,而且不太好和家里人说,不出去工作的话不太好。所以我就去培训,然后说出来之后包就业,这样家里人就同意我去了。当时需要学费,我就找亲戚借,当时想的是借不到的话就算借高利贷也得去。幸运的是届到了~

搬砖时期

我是在西安培训的安卓,因为离家比较近,而且由于是第一次开班,所以比较便宜。在培训班最大的收获还是让我再一次熟悉了学习,比较之前一直在打工,从来没有专门去学习过。同学们都是非常努力地在学习,相比上学来说,混的比较少。毕业之后就去了北京,毕竟当时的愿望是改变世界。

第一次找工作则是比较麻烦的,毕竟什么都不懂,当时我连社保是什么也不知道。不过幸运的是,我找到了工作。然后就是疯狂的工作,毕竟没有进行过实战,虽然有信心完成大部分功能,但毕竟没有工作经验。在那我遇到了第一个编程界的导师,现在也偶尔会有联系。不过毕竟是创业公司,而且又做的音乐相关的,发展不太乐观。而且直到现在,音乐软件行业也很难壮大。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被百度音乐收购了。因为我那段时间的成长,幸运地通过了一些考验,成为了太合音乐的一员。

太合音乐则是我成长最大的一个公司,当时的团队则是我目前遇到的建制最完整,综合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团队。在那边,我学到了真正的互联网公司的流程和制度,以及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才有的知识。我则是负责了《百度音乐人》Android客户端的开发,让我的技术更进了一步。不过毕竟音乐大环境不好,大家对音乐的付费也不是很多,之后就暂时搁置了,我们也都各自出来找工作了。出来之后有回去百度的,也有去新一线TMD的,我则是因为学历问题比较尴尬,则把目标锁定在了新领域的初创公司。

周同科技是我从太合出来之后去的公司,它主要是做AI视频相关。当时进入之后,新的团队刚刚成立,主要是做C端的短视频应用,通过这个我也学到了视频相关的一些东西。在这个公司主要感觉是年轻、活力,公司大多90后,也有几个80后。公司在AI视频处理发展不错,但主要业务还是B端,C端因为抖音、快手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之后公司发展全部转向B端,C端业务裁撤,我也就离开了。这也是我所待的最短的时间最短的一个公司,大概三个多月,刚刚转正。

博晨技术则是我现在待的公司,是一家区块链公司。区块链一直很火,也一直很扭曲。虽然比不上AI能彻底变革人类社会,但对大家的影响也是比较大。主要还是共识,针对人类价值的共识。公司也一直被币圈的大新闻所波及,一直非常动荡。不过,对我来说到无所谓。穷人是没有资格踏入币圈的(笑)。

目前我刚刚从纯Android转为移动端开发,感觉还是压力比较大。不过我个人的目标是先成为大前端工程师,之后成为全栈工程师,这是预想的道路。慢慢前行~

展望未来

之前曾经决定好的事情,有些已经实现了,有些则还没有。不过,就目前的结果来说,好像还不太坏。踏入编程界三年,算是有点入门了,同样也有点迷茫。世界总是在变化,想要站在浪潮之巅,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和努力,也要放弃一些东西,对我来说,哪个位置才是我觉得不错的平衡点呢?

前方的道路,至少有一段是明确的,先成为大前端工程师,之后再考虑其他的。虽然我作为程序员还算凑合,能完成必要的工作。但这还不够,我所缺少的算法和基础的东西,一直萦绕在我的身旁,是我必须要学会的东西。同样,英语和数学这些通用知识,也是我必须掌握的。

我的学习,一直在继续,语(编程,和计算机沟通)、 数(数学,算法相关,逻辑相关)、 外(英语,编程之外的一些东西),仍然是我需要继续学习的东西。·继续前进,在步向死亡的单行道上……

 

青年节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1919年的今天,北京的青年走在大街上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即“五四运动”。

当年的青年在痛苦中依然明确自己的方向,如今的青年却大多已在娱乐中迷失自己。集体精神早已消散,个体精神早已扭曲。

我今年也已24,今天应该是我作为青年的最后一天了。回首过往,虽然感觉仍还年轻,如同小孩一般。然而,按年龄来算,1/3的人生已然消逝。虽不论成败,但对未来却仍感无力。

前两天,去参加北京的漫展:看着00后年轻、活泼的样子,瞬间感觉自己已然是中年大叔。

最近两月,在我无脑冲撞的人生中,偷得稍许空闲。虽然代价巨大,但同样收获巨大。人在每个阶段都要重新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所谓成长。在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同样也会有很多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无法解答。同样也会获得更多的事务,但同样也需要丢弃更多的事务。一路走来,丢掉的记忆已经数不胜数,丢掉的物品也同样。蓦然回首,却只能看到自己丢掉的东西,却无法看到自己获得的东西,而且身边也不存在任何事物。

走过的路渐渐消失,唯有前进方向上的一点亮光仍在,那是黑暗中的篝火的光芒。环顾四周,一片漆黑。无法移开目光,不断前行,向着那指引方向的光芒。

无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无法改变的是“活着”,无法停止自己的脚步,不然就无法区分“死亡”。

中年以至,却仍无法得道。朝闻道,已无能,夕死可矣?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常人多如此,中闻道,又何妨?